2012年7月17日 星期二

【資訊】臺灣單車城的崎嶇路

        騎自行車通勤的風潮,正席捲歐美和日本。
        臺灣擁有世界級的單車品牌,為什麼跟不上國際腳步?
        兩個輪子、一雙腿,有如樂譜上的音符,穿梭在柏油路的五線譜。從哥本哈根到紐約、從倫敦到東京,騎單車通勤的新浪潮,奏出節能又健身的綠色進行曲。
        目前電動車尚未普及,單車是最環保的綠色載具。搭配大眾運輸工具,即可取代汽機車,在都會建立環保又安全的路網。
        臺灣號稱「自行車王國」,可是騎單車通勤卻難上加難。臺北市議員陳彥伯指出,「坦白說,臺北的環境不允許騎單車上下班!」
        撰寫《單車好城市》的「單車作家」林胤宏,在德國攻讀博士學位時,每天習慣騎單車上下學。
        從宿舍到校園,大約是二十分鐘的車程。有些路段設有單車專用道路,但有時他也要跟行人、汽車、甚至公車,共用道路。可是林胤宏說,騎單車通勤很舒適,不怕出車禍。
        回到臺灣,他把單車收了起來。現在出門不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,就是用汽機車。「住在臺北的人,都知道騎單車上下班有多困難,」他苦笑說。

微笑單車 六成整天沒人用
        雖然騎單車已是臺灣運動新時尚,卻很少臺灣人把單車當作通勤的交通工具。
        捷安特公司的YouBike單車事業部經理莊博欽指出,通勤最接近民眾的日常生活,在推動臺灣單車文化的過程中,「這是最後一塊拼圖。」
        有鑑於此,高雄和臺北分別在○九年,各自創辦公共自行車系統,提供單車給民眾租借使用,希望打造「單車城」。
        臺北的公共自行車系統名為「微笑單車」,由北市府交通局主導、捷安特承辦,目前在信義計劃區設有十一個租車站、五百臺單車。
        三年來,微笑單車的使用率遠不如預期。以去年一到八月為例,平均一天的租用車次只有一七八次,表示六四%的單車整天沒人使用。
        臺北市交通局交通治理科科長沈慧虹認為,問題出在租車站太少、使用單車的範圍有限,租借手續也麻煩,導致民眾不願意使用。
        高雄市環保局創立的「公共腳踏車租賃系統」,早期成效也不佳。但是,環保局空污與噪音防制科科長黃世宏表示,去年七月起,該系統由高雄捷運公司接手經營,此後使用率倍增。
        由於單車和大眾運輸更密切地結合,目前有近七十個租車站,民眾只要經過簡單的登記手續,即可使用公車、捷運通用的「一通卡」租車。今年四月,每臺單車的使用次數,已提升到每天三.六次。
        今年七月,北市府要投資二.二八億元,讓微笑單車捲土重來。三年內,將增設一六二個租車站、五千多臺單車,使用範圍擴展到大臺北地區的九個生活圈,北至北投、南至木柵。
         此外,也將改善登記手續,降低租車的費率。沈慧虹表示,「目標是在民國一○七年,幫臺北減少五○二一公噸的排碳量。」

騎不了單車的交通環境
        然而,臺北市議員陳彥伯卻擔心,這筆新的投資形同豪賭。單車作家林胤宏也質疑,「如果臺北人有自己的單車,都不願意騎出門上班上學,又有誰要花錢租車?」
        外國打造單車城,是先塑造友善於單車的交通環境,再設立公共自行車系統。讓民眾不用自己買車,以解決停車空間不足的問題。
        臺北在改善交通環境之前,先擴建公共自行車系統,恐怕是本末倒置。可是,要在信義計劃區之外設立自行車道,是很大的挑戰。
        敦化南北路建設自行車道,引發民眾的強烈反彈,可見在既有的道路上增設自行車道相當困難。臺灣要建設友善於單車的交通環境,只有透過法規和教育宣導,促使行人、汽機車和單車共享路權。
        捷安特經理莊博欽指出,荷蘭的單車和機車使用相同的車道,限制時速每小時三十公里,以確保單車騎士的安全。
        林胤宏則表示,德國依照道路寬窄來分配路權,市中心的單車騎士跟公車共享專用道路,因為標示清楚、雙方都遵守規則,所以不會發生危險。
        因此,由德國國鐵經營的公共自行車系統,效果相當好,成功經驗複製到德國三十五個城市。
        公共自行車系統的成敗,取決於交通環境。這要靠政府長期的規劃和宣導,而不是單純成立公共自行車系統,就能達到的效果。

資料來源:行動綠生活部落格